企業違約信號如何捕捉標普稱應更注重母公司信用質量的負面影響
企業違約信號如何捕捉?標普稱應更注重母公司信用質量的負面影響
隨著債市違約走向常態化,投資人對企業違約風險的重視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數據顯示,近年來信用債違約規模和數量逐年增長。2018年全年共有125只信用債違約,總規模1209.61億元;2019年則有179只債券出現違約,總規模1456.04億元;2020年以來截至3月23日,已有40只信用債違約,規模547.27億元。
如何識別企業違約風險信號?3月23日,標普信評在最新報告中指出,應該重視不同行業之間的行業風險差異對企業業務狀況的影響,且不應過分高估“細分市場龍頭”的業務狀況和抗風險能力。
此外,標普信評稱為了識別違約風險,應以前瞻性的方式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并更加關注母公司信用質量對企業信用質量的潛在影響,尤其是負面的影響。
“我們重視不同的行業風險對企業業務狀況的影響?!睒似招旁u分析師張任遠表示,“我們認為,不是所有行業都具有相同的行業風險?!?/p>
張任遠稱,不是所有行業的龍頭企業都具備相同的業務狀況,在各自行業中競爭地位相仿的企業,也有可能因為行業風險的高低而獲得我們不同的業務狀況評價。事實上,行業風險評分越高,相關行業內的累計違約債券余額普遍越高。
對于不會過分高估“細分市場龍頭”的業務狀況,張任遠表示,中國具備完善的產業結構,只要行業劃分夠細,便有可能識別出在極其細分市場下的眾多“龍頭”企業。但這類企業與更大范圍行業的龍頭企業相比,競爭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標普信評還提及,在財務分析方面注重對未來的預測,穿越周期。比如在預測一家上游行業企業的主要產品價格,并以此作為評價其未來財務狀況的基礎時,既要避免在產品價格高峰期高估企業盈利能力,也要避免在價格處于低谷時夸大企業的財務風險。
“評價企業的主體信用質量時,除了關注其自身情況,我們還會關注母公司信用狀況對受評主體信用質量的影響。如果我們認為母公司信用質量比子公司差,那么母公司可能會對子公司信用質量產生拖累?!睆埲芜h表示。
具體來說,如果母公司面臨償債壓力,則可能使用子公司的資源以度過危機,從而弱化子公司的信用質量。母公司對子公司資源占用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于:內部資金拆借、將子公司資產剝離注入其他公司、以不合理價格收購母公司資產等等。同時,覆巢之下無完卵,集團整體的經營動蕩也可能會嚴重影響子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從而導致子公司信用質量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