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給力貨幣政策名義寬松實轉緊縮
央行給力 貨幣政策名義寬松實轉緊縮
央行給力 貨幣政策名義寬松實轉緊縮 更新時間:2010-11-13 6:56:30 2008年美國引發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最忙最累的人是各國印鈔廠的工人,各國各家印鈔機滿負荷高速運轉,當然,作為印鈔專用的紙張也大幅漲價了。
如果說央行上月上調了6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只是有的放矢,如果說上月的加息只是“回歸常態”,那么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應該顯而易見,無論官方措辭是什么,通脹數據正在持續上升,而貨幣政策實際上已“被收緊”。
今年,多種商品價格輪番異動,“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糖高宗”、“油它去”、“蘋什么”、“煤超瘋”逐一登臺,諸多日用品甚至已經貴過香港,人們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物價飛漲,簡單的“物價可控”再也不能搪塞過去,貨幣政策若還死守著“適度寬松”不作為已經難以交代。于是,11月10日,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11月11日,統計局公布10月CPI同比漲4.4%,創25個月新高。
經濟工作會議后貨幣政策有望正式變調,不再打左燈向右轉的央行,能否實現“不會放任通脹”的承諾?
貨幣政策被緊縮
此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直接原因是央行對不斷上升的通脹的憂慮,同時10月信貸數據再度超出計劃,也迫使央行加速收緊流動性。
根據央行11月11日公布的數據,10月份我國新增貸款達到5877億元,又一次高于市場預期,因為往年的10月份貸款活動較少,由此,明顯超出年初提出的“均衡放款”的要求。今年前十個月,共計新增貸款6.88萬億元,按照全年7.5萬億元的額度,也就是說,今年余下兩月的額度僅剩下6200億元。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鄂永健認為,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仍旺盛,全年新增貸款可能高于7.5萬億的目標值。
“但在近日準備金率再次調高、監管部門調控力度有所加大的情況下,年內剩下兩個月新增信貸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鄂永健表示。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貨幣執行報告中,央行對于信貸反彈的擔憂已經表露無遺,“近期貨幣總量增速有所抬頭的態勢值得關注”、“人民幣貸款增速有所反彈”,“與金融機構貸款投放意愿增強有關,尤其是部分銀行在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逐步達標后,信貸加快投放情況更為突出”等描述多次出現。
雙考可能都不達標。年初制定的3%的通脹目標,也在不斷考驗著央行的調控能力。連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11月11日在宣布數據時也說:“我想,實現全年價格調控的預期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們覺得從目前情況來看,物價上漲壓力在加大,宏觀調控壓力也在加大。”
內憂未解,外患又來。美國推出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中國等新興市場又要飽受其害。中國的各界領導都強調,此舉會引發通貨膨脹,也會加大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壓力,增加經濟失衡風險。
泡沫可能越吹越大,在經濟情況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央行不得不推出調控組合拳:先是于10月11日上調了6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又于10月20日啟動3年來的首次加息,并取消了首套房利率7折優惠;11月10日再調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200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央行正在打左燈向右轉,貨幣政策的基調仍是“適度寬松”,至多強調“回歸常態”,但實際上已經收緊。一個月之內既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又加息,已經同2007年的操作相同,當時可是實實在在的“從緊”基調。
“我要說的是,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不會放任通貨膨脹。我們的政策目標很清楚,是在保持幣值穩定的基礎上促進經濟增長。大家可以看市場,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關注。”央行副行長馬德倫近日表態。
但基調不能每時每刻更改。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表示,央行沒有變調,重大問題怎么能無形中變調呢?
經濟的重大問題要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按照慣例,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召開。
貨幣政策獨立性待加強
據一位參與政策討論的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貨幣政策可能被調整為“穩健”,這表示貨幣政策可能繼續趨緊。
李稻葵指出,變調是需要條件的。如果增長速度下滑能夠穩定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轉變為了資產價格、物價,還有系統性金融風險。要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要應對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政策的取向會變。
從已公布的數據看,目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央行的貨幣政策報告也指出,中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消費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對外貿易繼續恢復,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增強,進一步確定了我國經濟基本面整體良好的態勢。
國內經濟基本面良好使得央行在對貨幣政策調整上有了更加靈活的空間。所以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貨幣政策的措辭是“適度寬松”,2009年將近10萬億的信貸規模,27.68%的M2增速叫“適度寬松”,一個月之內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也叫“適度寬松”。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王國剛強調說,中國央行在落實貨幣政策過程中,可自主選擇的余地相當有限。他在對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進行系統研究后,得出的結論是,央行貫徹實施的與其說是貨幣政策,不如說是金融政策,即通過與存貸款金融機構之間的賬戶資金轉換來增大負債資金。
王國剛建議說,要提高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在央行的負債方面,必須逐步提高“發行貨幣”占“儲備貨幣”和總負債的比重,降低“金融性公司存款”和“發行債券”的比重。
與此相反的是,“超發貨幣”于近期令央行飽受指責,認為是導致通脹的推手之一。一組數據頻頻出現,2000年,我國GDP總量為8.9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3.5萬億元,是GDP的1.5倍;今年9月底,我國GDP總量為26.866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9.64萬億元,是GDP的2.6倍。
“貨幣的多少,還與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貨幣化全面深化有關,必然會占用更多的貨幣;貨幣周轉速度的快慢、貨幣沉淀也與貨幣多少有關。此外,由于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直接融資規模小,M2總量就會大。”馬德倫解釋說。
原因為何現在已不是焦點,重要的是,央行如何實現其“不放任通脹”的承諾。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預計年底之前央行還會加息。
國泰君安的報告指出,鑒于目前仍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在加息和存款準備金率等一系列緊縮政策頻出的情況下,再次加息的時間可能推遲到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再次定調之后。
摩根大通的報告指出,預計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通過密集的資金凍結和進一步的信貸控制繼續實施流動性的管控,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存款準備金率至少將再上調兩次,每次0.5個百分點。同時我們認為2011年將會進行三次0.25個百分點的加息。
相關文章:
央行副行長回應加息傳言年內是否加息根據形勢定程凱:低息之痛豈能一稅了之A股再次演繹黑色星期五:一份高盛報告引發的暴跌中國股市恐慌性下跌儲蓄搬家后市看穩央行副行長詳解周小川“池子”概念新華網:嚴峻通脹壓力或促中國全面收緊貨幣工具G20峰會決定草擬判斷一國經濟外部不平衡的“指南”我國居民儲蓄銳減7000億創單月歷史紀錄央行副行長馬德倫:“池子”是指“貨幣政策組合”10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587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