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美團股價猛如虎大市上不去兩萬五恒指也該改了嗎
騰訊、美團股價猛如虎大市上不去兩萬五恒指也該改了嗎?
那些在2018年1月29日以473.52港元價格買入騰訊進而站崗的投資者,估計不會想到自己的股票能在近乎腰斬之后再創新高。
而市場也很難想到,在騰訊站上500港元關口后,喻為“騰指”的恒生指數距離兩年前的巔峰仍有8000多點的距離。
6月24日,騰訊控股股價開盤即攻破500港元大關,股價在周一創下歷史新高后,今日再度刷新記錄,總市值也達到約4.78萬億港元。與此同時,美團點評、港交所、阿里健康、藥明康德等96只個股在近20日內,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港股牛市來了嗎?并不盡然。對比之下,恒指還在25000點徘徊,市盈率僅10倍左右。市場也不乏對于恒生指數能否全面且有代表性地反映港股市場真實表現的討論,恒指編制方案是否需要大刀闊斧地變革的聲音不絕于耳。
兩成市值個股創新高
醫療及消費頻現牛股
統計發現,近20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的港股合計有96只,合計市值超過11萬億港元,占港股總市值的20%。其中市值千億以上的有17只,包括美團點評、港交所、阿里健康、藥明康德、中芯國際、海底撈等知名大牛股。
而從行業分布來看,消費類公司上榜35家,醫療保健行業同樣密集誕生牛股,信息技術公司上榜9家。此外,房地產及工業等傳統行業也有十余只創新高個股出現。
廣發證券港股策略廖凌團隊認為,上半年的港股體現為“結構牛、指數熊”,消費、醫藥、互聯網等疫情“不敏感”板塊實現了盈利和估值的雙升,體現出較強的賺錢效應。
未來,市場風格將更均衡,地產、基建等順周期傳統價值品種有望迎來“價值回歸”,而上半年強勢的內需增長板塊,可能出現分化。下半年建議繼續關注中概股回歸利好的軟服務主線,如云服務及關軟件廠商、傳統互聯網龍頭及在線教育。
恒指未來擴容可期?
恒生指數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場指數之一,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來,已經超過50年,成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
不過,隨著行業發展變遷,市場不乏對恒指代表性的質疑。據恒指公司數據,當前50只恒指成分股中,金融地產類股票合計有22只,占比近五成。而金融股的權重更是達到48.37%,穩居第一位。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認為,恒指成分股中屬于傳統經濟的占比過高,已經很難真實全面地反映香港及內地的經濟運行情況了。缺乏增長力的企業過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恒指長期處于低估值狀態。
事實上,恒指公司也正嘗試優化恒指的成分結構。5月份,恒生指數公司明確,納入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至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選股范疇。由此,阿里巴巴、美團點評、小米集團等明星互聯網個股納入恒指的道路終于鋪平。
廣發證券港股策略團隊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公司港股上市,未來恒指成份不排除將繼續擴容。而此次恒指納入新規的更新將能夠優化指數市值結構,未來隨著科技、消費等“新經濟”行業權重提升,指數市值結構將得到優化,從而更充分地反映市場轉型成果。
在今年6月12日,有媒體消息稱恒指公司會應市場需要增加恒指成份股數量。對此傳聞,恒指公司回應稱,恒指公司會留意市場發展,定時檢討指數準則以及成分股數目。不過當前未有調整恒指成分股數目的計劃,如有變化會適時公布。
歷史上恒指曾多次擴容,以保持指數生命力與市場影響力。2006年在大量內地H股赴港上市的背景下,為更加充分代表香港市場,恒生指數公司宣布將成份股逐漸增加至5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