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指基投資
理性的指基投資
理性的指基投資 更新時間:2011-4-7 11:25:47 常有朋友問:“現在通脹的厲害,能不能買指數基金?”聽到這些,我一方面為指數化投資逐漸被廣大投資者接受而高興,另一方面也覺得該讓投資者學會在琳瑯滿目的指數基金里“淘金”。
從長期的國內外歷史來看,股票指數是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彼得林奇曾言“長期而言股票的投資收益率總是一枝獨秀,歷史數據證明股票投資收益率要比債券投資收益率高很多”,因為“投資股票時投資者可以從公司的增長中分享到相應的回報,股票投資者是一家業務興盛且迅速擴張的公司的一個合伙人,而投資債券的投資者不過只是公司吸引的閑置資金的一個最方便的來源而已”。
隨著指數基金的發展,不僅數量和規模增加,特別是近年來指數基金發展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異質化特點:首先是標的指數特點的鮮明化,從具有市場代表性的大盤指數,逐漸出現了小盤指數、全市場指數、紅利指數、中小板指數、定制指數等具有不同鮮明特點的指數基金,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空間;其次是交易方式的多樣化,從常規的指數基金,逐漸出現了ETF、LOF等在交易所平臺上也可以交易和申購贖回的特點;最后是基金產品結構的變化,這個變化主要是近來出現的分級指數基金,不同層級的子基金呈現出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征,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了合適的投資品種。
投資就是為了獲取收益,只不過有人更關注長期投資收益,有人更關注短期投資收益。
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各種指數的收益性差異將不明顯,投資者更應該選擇自己熟悉的指數。對于一個特點鮮明的指數,可能會在一定期間內強于或弱于市場總體水平,如果該指數在長期都強于市場總體水平,那么當市場發現這一現象后,就會有資金進入這個指數的成份股,抬高該指數的估值水平,造成這種超額收益在長期意義上逐漸消失,正如我們平時津津樂道的小盤股效應,而指數基金創始人約翰?C.鮑格爾的實證研究結果是——長期來看大盤指數和小盤指數收益率沒有明顯差異。投資者更應該選擇那些自己熟悉的指數,這樣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投資業績。
對于短期投資者而言,應根據自己對證券市場的判斷,選擇看好的風格類指數進行投資,以獲得超過市場總體的收益率水平,波段操作的投資者可以在交易費率較低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中選擇波動性較大的指數,或通過分級指數基金的杠桿特性來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定期定投者在本質上仍屬于長期投資者,我認為也應該選擇自己熟悉的指數。需要說明的是定期定投較適合那些有穩定的定期現金流,而又沒有大量資金存量的投資者,由于股票市場長期來看方向總是向上的,且定期定投賬戶的投資額不斷增加,因而定期定投者在市場下跌時受到的傷害往往可以更快的在繼而的上漲行情中得到彌補。
總的來說,沒有一個指數是適合所有人的,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投資類型,選擇合適的指數基金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