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30年特區為何特慢
珠海30年:特區為何“特慢”
珠海30年:特區為何“特慢” 更新時間:2010-9-11 6:50:52 9月6日上午十點半,從九州港下船抵達珠海,一座綠化優美的城市映入眼簾,記者在打的前往市區的路上看到,珠海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幾棟寫字樓,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有的只是一片片安靜的花園住宅。
這里曾經點燃過不知多少南下淘金者的夢想,但幾乎都在這里折斷了翅膀,有多少人來了又走,其中不乏像史玉柱這樣敗走珠海后東山再起的傳奇人物。
以梁廣大為代表的珠海領導班子,因為某些政策爭議過大,讓珠海走過一條條彎路,依靠政策發展的30年,珠海失去了太多發展的機會,今天,珠海還有多少機遇可以重來?
安靜的特區
“珠海環境好,適合養老?!庇浾邉傋锨巴袇^的的士,出租司機就笑著對記者說,“珠海的人太少了,賺錢難?!?/p>
9月6日晚8點半,在珠海最漂亮的情侶路東面海上,只擺了四只船的煙花燃放著,以此慶祝30年的生日。同一天,深圳的煙花卻響徹了整個城市的上空。鮮花與鋪天蓋地的贊美聲簇擁著深圳,相比之下,珠海則顯得沉悶而冷清。
不同的發展速度,反映在城市的表情當然也不同。
在珠海的市中心,位于漂亮的香華路街道北邊,靠近電信大樓,一棟三層的爛尾樓依然靜靜地躺著,這就是爛尾了13年的巨人大廈。2009年12月,史玉柱重回珠海投資,但已患了恐高癥的他,只修建了三層研發辦公樓。
從橫琴大橋出發,記者坐摩的圍繞著橫琴島里外轉了一圈,絕大部分土地依然是原始的農業地,一片片香蕉種植園,一個個養魚的池塘,方圓一百余平方公里的島嶼上,人口不超過3000,很難讓人想象這是一個發展了30年的特區一隅。
自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方案已過去一年,用墻圍起來的橫琴新區住宅項目依然雜草叢生,長隆集團的游樂項目也還在平整土地,十字門中央商務區荒地上只是高高豎起了廣告牌,高新技術產業區、科技研發區、文化創意區等大項目原計劃三年完成首批項目,但目前還只是停留在規劃圖紙上。
9月7日,沿著港灣大道一路北上,記者來到珠海一直致力于發展的國家級高新區主園區唐家灣鎮,已建成三年多的11棟軟件產業區綠樹成蔭、環境宜人,但辦公樓大多空著,其中整個B1棟都還沒裝修,在A1棟15層的南方創新科技大樓里,僅有7層有辦公的,且未用滿。
記者走進第10層的現代傳播科技有限公司,近千平米的辦公區,僅有一位前臺的姑娘在值班,數個書柜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雜志,辦公桌上除擺放了幾臺新電腦外,別無他物,絲毫沒有辦公的痕跡。
而珠海已經喊了20年開發西部的大西區,北面蓮洲鎮依然是落后的農村,南面依稀可見一些工業廠房,西部總共1000多平方公里未開發,連片的土地可以用一望無際來形容。
爭議政府決策
珠海作為特區,發展速度跟深圳不可同日而語,發展30年,經濟甚至還比不上普通的中山、東莞等城市,飽受非議。
“珠海的先天條件就不一樣,坐落在珠江西部,挨著只有博彩業的澳門,輻射不大,而且交通又差,發展起點難?!敝楹G笆形瘯浟簭V大對《華夏時報》記者談起珠海的發展不足,把首要原因歸結于外因。
但記者采訪的多位經濟學家均認為,珠海不成功更多的還是內在決策出了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香港和國外的產業轉移大潮和經濟發展中,珠海沒有把握住外資外企進入時機,沒有發展實業經濟的基礎,失去了第一桶金,首先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1983年,梁廣大上任珠海代市長后,為了保護環境,對珠海的產業發展設置了很高的門檻,一般的“三來一補”和稍微有點環境污染的企業一概不要,使得中小企業很難進來創業,他們只好轉移到中山、江門、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
“珠海的企業平均稅負水平在珠三角都是最高的,政府對中小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很小,小企業畏懼過高的創業成本,一般來了承受不起就走了?!睆V東當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正滸告訴記者,他在去年初對珠海中小企業做了調查,自建市以來,總共吸引了23000多個企業,但活著的只有4000個,存活率只有18%。
而梁廣大貫穿始終的思路就是要優先解決海陸空交通,建設大項目,于是舉債投資,將大量的資金用于填海造地建橋鋪路,他先后規劃了國際機場、高欄港、廣珠鐵路等工程。
可建這些大項目的錢從哪來?梁廣大想到了土地生財,通過建立地方融資平臺,把土地資產注入公司,然后再從銀行貸款。
“大項目、大企業、大投資都是政府主導國企操作,市場經濟時代,政府介入得太深了,效率又低,占用了過多的資源,擠占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沒有形成足以支撐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群?!睏钫凉G對記者說,過去30年,珠海的發展都是來自于中央政策優惠,內生的力量很弱,外貿依存度比東莞還高,產業結構選擇失誤。
“光喊口號不落實,都夢想大項目來拉動GDP,成了珠海歷屆領導的一大特色?!敝楹J姓晃还賳T對記者如是說,珠海原市委書記鄧維龍制定的“135”計劃,是指通過五年的努力使珠?!耙荒暌娒?、三年變優、五年顯特”,且列出了詳細的具體規劃,還列入了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但2008年3月鄧被調走后,新任的市委書記甘霖就再也沒有提這個計劃了。
事實上,1999年,梁廣大卸任后,珠海的發展定位就一直搖擺不定,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上難以平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珠海的發展,一度定位為“花園式海濱旅游休閑度假城市”,但近年來發現珠海經濟不景氣后,又欲把它改作“花園式海濱工業商貿城市或高科技城市”。
此外,珠海市長、書記等人更換太頻繁,十年內珠海的領導班子就換了三屆,珠海成了廣東培養干部的試驗田。
困境重重
珠海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將投資重點偏向了基礎設施建設,占用資金巨大卻沒有得到必要的經濟積累,沒有形成足以支撐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群,導致今天珠海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
在民間的譴責及學術界的推動下,進入2000年,政府層面開始對過去的戰略和思路進行反省,時任珠海市副市長周本輝將珠海存在的問題歸結為兩句話:一是發展不足,二是發展不當,“發展不足就是經濟總量不夠,發展不當則是投資結構欠合理,高投入沒有高回報?!?/p>
珠海經濟特區隆益實業公司總經理陸富春向本報記者透露,他們旗下的國際高爾夫游樂公司現在只是微薄盈利,而在南方軟件園區隔壁的珠海國際賽車場,有中國第一條符合國際標準的賽道,也是珠海市政府花巨資建設的,但自1996年建成以來,至今尚未盈利。
據珠海檔案館記載,2000年10月31日-11月1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珠海召開現場辦公會得出結論,工業化進程遲緩,實業經濟比較薄弱,產業鏈配套沒有形成,是珠海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缺陷,是珠海一切問題的癥結所在。
珠海過度投資不合時宜的大項目,給珠海帶來了很多傷疤:珠海機場69億的總投資,按照當年的規劃設計,運力是每年900萬到1000萬人次的流量,但開通后十年,人流量一直徘徊不前,只有70多萬人次,即使到現在也只有120萬人次;珠海機場是目前國內惟一一個不通高速公路的機場,因珠海常住人口只有150萬,很多航空公司不愿意來開設航班,致使客流量進一步減少。
“不可否認,一個地區的經濟要發展必須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但沒有經濟基礎,借巨資建了機場,沒有客流量支撐;建了港口,可托運的貨物很少,投資大回報小,形成惡性循環?!鄙鲜稣I導對記者說。
“今日借君一杯水,明日還你一桶油?!睘榱私鉀Q投資資金問題,珠海大量土地被廉價出讓,結果1992年政府調控時,導致了大量買地的開發商資金斷裂,成了爛尾土地和爛尾樓,至今珠海市一棟棟爛尾樓仍赫然在列。
今年8月,珠海西區斗門區乾務鎮三里村村民向媒體投訴,稱該村200畝土地15年前被征用建高檔會所萬盛鄉村俱樂部,900多萬的征地款至今竟未見分文,現如今,珠海西區很多土地都落入了農民維權的糾紛中。
“政府要搞大項目,沒錢只能靠賣土地?!睏钫凉G告訴記者,橫琴島的很多土地都已經廉價賣出去了,但后來國家統一規劃后,又要高價把土地重新收回來,橫琴島澳門大學建設用地賣了10個億,但現在政府要從那些分散的開發商手里收回來,卻要花二三十億,又一筆賠大錢的買賣。
政府負債水平太高,接班的領導上臺后要不停還債,所以近幾年珠海的發展更加緩慢了,而每年的財政收入才上百億,在無法大幅提高經濟總量的情況下,珠海把控制人口任務放在了首要位置,以此保證人均GDP能排上廣東前列。
急尋出路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曾經有大把的發展機遇擺在珠海的面前,但珠海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如今,珠海的特區之路究竟走向何方?
在所有后發優勢中,最讓珠海人津津樂道的還是環境。但是先發展環境犧牲經濟,還是先發展經濟再治理,如今的珠海也很茫然。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辦事處高級顧問周德元告訴記者,正是在一味保護環境的發展思路下,珠海提前轉型,將制造業趕往中山,但高科技企業卻跟不上發展,騰籠而沒有換鳥。關鍵是這個思路還中途出變故。
為了追趕深圳、東莞等珠三角發達城市經濟,珠海也慢慢變得“浮躁”起來,開始放寬傳統制造業的進入門檻。記者在橫琴島上采訪時發現,島對岸的工廠里也有大大的煙囪。
“現在沒有必要再引進加工制造業,不可走回頭路?!奔执髮W珠海學院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本良教授告訴記者,珠海只有加強珠三角和港澳的區域合作,加強產業集聚效應,才能挽回過去的不足。
今年8月26日,國務院同意珠海的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加上橫琴島被批復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的第三個國家級發展區,眼下,廣珠鐵路、沿海高速公路的動工,尤其是隨著港珠澳跨海大橋、廣珠輕軌的立項,珠海已經逐步突破交通瓶頸,珠海在新的政策庇護下,對未來發展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但如何補齊產業的短板,似乎是橫亙在珠海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坎。楊正滸告訴記者:“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迫在眉睫,珠海給了外資企業幾十年的優惠,為何不能給本土企業一些優惠呢?”
此外,楊正滸認為,政府應該嚴格控制債務規模,政府借錢花起來大手大腳,但效益很差,很多工程完全可以讓民間來做,不能管得太寬。
“珠海東莞化,靠簡單的加工制造并非上策,珠海經濟總量不足,新型工業化是珠海不二的選擇?!比A本良對記者說。